研究配图 1 - 采用擦除转换(erasure conversion)容错中性原子的量子计算机概述
在手机上,工程师们只需通过精细调节来搞定数据收发时的杂波滤除。但利用亚原子粒子的独特量子纠缠行为,也意味着即使想要检查量子计算机中是否存在缺陷,也可能导致整个系统崩溃。
好消息是,汇集了普林斯顿大学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副教授 Jeff Thompson、耶鲁大学研究合著者 Yue Wu 与 Shruti Puri、以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 Shimon Kolkowitz 跨学科团队,刚刚提出了一套新方法。
论文宣称他们能够显著提升量子计算机对故障的容忍度,减少隔离和修复错误所需的冗余信息量。通过将可接收的错误率从 1% 提升到 4%,四倍进步意味着该方案也适用于当前正在开发的量子计算机。
Jeff Thompson 表示:“量子计算机面临的基本挑战,就是操作环境不能嘈杂,否者设备就容易陷入无数错误的失效模式”。
研究配图 2 - 门误差模型和模拟性能
对于采用二进制(0 和 1)的传统计算机,错误顶多是两个比特位发生了翻转、或者像两台无线路由器产生了干扰一样混乱。
处理此类故障的常用方法,就是留足冗余的量,以便将每条数据和重复副本进行比较 —— 但是此举也增加了所需准备的数据量,同时也存在着制造更多错误的可能。
正因如此,该方案只能在绝大多数信息可确保正确时才能生效。否则基于错误数据来检查错误数据,只会导致系统陷入更大的混乱。
Thompson 指出 ——“如果基线错误率太高,那冗余就是一个糟糕的策略选择”。为此,该团队并未专注于减少错误的数量、而是让错误更加凸显。
通过深入研究错误的实际物理成因来设计系统,他们得以有效地消除最常见的错误来源、而不是简单地破坏损坏的数据。
这种行为代表了一种被称作“错误擦除”的特殊错误,本质上这种错误比损坏了、但看起来与所有其它数据一样的数据,更容易被纠错机制给清楚掉。
研究配图 3 - 存在擦除错误时的电路级错误阈值
传统计算机中,如果一包所谓的冗余信息出现为 11001 。那么假设稍微更普遍的 1 是正确的、而 0 是错误的,就有可能造成误判的风险。但若信息是 11XX1,出错比特位就更容易被曝光了。
Thompson 表示:“这些擦除错误更容易被纠正,因为你知道它们就在那里。它们可被排除在多数票之外,这就是一个巨大的优势”。
问题在于,尽管在传统计算机上这么做很好理解。但研究人员此前从未想过将它照搬到量子计算机上,以将错误转换为擦除。
让人感到欣喜的是,他们提出的系统方案,能够承受高达 4.1% 的错误率 —— 这完全处于当前量子计算机可适用的范围内。
相比之下,之前的先进系统,最多也只能处理不到 1% 的错误率 —— 意味着擦除转换较竞争方案更抵近量子系统能力的边缘。
研究配图 4 - 低于阈值的逻辑错误缩放
错误擦除机制证明了 Thompson 多年前做出选择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好处,他在研究中探索了“中性原子量子比特”,其中量子比特信息被存储到了单个原子上。
为此,他们首先挑中了镱(Yb)元素 —— 部分原因是它的最外层只有两个电子,而大多数其它中性原子量子比特只有一个。
Thompson 将之视作一把瑞士军刀,而镱正好是一款更壮实的型号。拥有两个电子所带来的额外复杂性,为系统提供了诸多独特的工具、并且在错误消除上尤为实用。
研究团队提议将镱中的电子从稳定“基态”泵浦到激发的“亚稳态”—— 这种激发态可在适当条件下长期存在,但本质上又是相当脆弱的。
但与直觉相反的是,研究团队却建议利用这一特性,对量子信息进行编码。Thompson 将之比作“让电子走钢丝”,且精心设计的系统会让导致出错的相同因素,将电子也从钢丝绳上抖落下来。
一旦它们回落至稳定的基态,电子就会以一种非常明显的方式散射光。因此将光照射在镱量子比特的集合上,只会导致有缺陷的量子比特被点亮、意味着这部分错误需要被擦除掉。
综上所述,这支跨学科研究团队的密切合作,融入了对量子计算硬件和纠错理论的独到见解。此外设计量子比特以产生可擦除错误的设想,也有望在其它系统的打造过程中扮演关键的角色。
目前 Thompson 团队正致力于在一台结合了数十个量子比特的小型量子计算机上,更进一步地演示如何运用这套错误转换擦除方案。
有关这项研究的全文,还请移步至《自然通讯》期刊去查看,原标题为《Erasure conversion for fault-tolerant quantum computing in alkaline earth Rydberg atom arrays》。
扫一扫
在手机上阅读